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定向钻穿越黄河”完成全部施工

2021-11-12

中国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9日发布消息称,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定向钻穿越黄河”完成全部施工。

据行行查数据显示,天然气管道建设趋势向好。《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要求,2020年中国天然气长输管道达到10.4万千米,在“十三五”期间新建成4万千米。截至2020年底,中国累计建成天然气管道11.2万千米,其中长输管道约为8.6万千米,虽然未能完成10.4万千米的目标,但2020年中国新建成天然气管道约为4984千米,比2019年增加2765千米,建设速度呈大幅增长态势。2020年续建或开工、2021年及以后建成的天然气管道约为3050千米,未来建设趋势依旧向好。按照未来10-15年之内天然气消费量在目前3000亿立方米基础上翻一倍、单位管道运输气量保持不变测算,未来需要新增管道相关投资接近万亿元规模。
管道、罐箱等新型运输方式加强协同,互联互通提高输气效率。我国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主干管网、区域性支线管网和配气管网建设速度加快,LNG接收站布局和配套外输管道逐步完善。管网基础设施建设联通提高调气能力,初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气源互补,应急调峰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新型运输方式正逐步改变传统的储运模式,LNG罐箱适用范围广、调配适应能力强,可扩展到公路、水路等多个运输领域,实现接收站与用户间经济、灵活、稳定的“一罐到底”供应。在管网未铺设到的区域,投资规模小、具有较好灵活性的“点供”模式较快发展,起到市场补充作用。
“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就近供应”的全国管道物理联通“一张网”初步建成。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鄂安沧管道一期投产,西气东输三线东段、陕京四线、蒙西煤制气管道等主干管道陆续建成。胶州湾海底管线、南涪管道、潜江—韶关管道、西气东输三线长沙支线、粤西支线、闽粤支线、深圳LNG外输管道、广西LNG接收站与中缅管道联通等区域支线管道建设运行,既有效支撑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等主要消费市场的用气需求,又将进口LNG汇入主干线保障用气需要。(《中国天然气高质量发展报告(2020)》)
省管网融入“全国一张网”是大势所趋。2020年9月,国家管网集团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广东省天然气管网公司成为首个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集团的省级天然气管网,表明国家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得以深入实施,“全国一张网”建设和运营进入新阶段。广东省是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其省网率先融入国家管网是全国省网发展的“风向标”,对其他省份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效应。随后,经济较为发达的湖南省签署协议将其管网融入国家管网。从天然气市场长期发展来看,省网融入国网能够避免各省天然气管道重复建设,减少省际、省内天然气资源调配的无序竞争问题,同时有利于天然气管道快速建设,减少输气层级,提高输配效率,降低终端用户用气成本,对提高天然气利用规模具有重要意义。在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持续推进下,预计陆续将有更多省管网持续融入国家管网。
非常规天然气成为增储主力。“十三五”期间,勘探围绕重点盆地、领域、区块,加大风险勘探力度,区块发现数量和新增储量均出现增长,非常规天然气成为增储主力。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多年连续增长,“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达23.4%,“十三五”末期接近“十三五”初期的2 倍。其中,“十三五”期间新增常规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3.5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常规天然气地质储量16.5万亿立方米;新增页岩气、煤层气(非常规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分别为1.5万亿立方米、500亿立方米。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非常规天然气产量接续能力增长较快。“十三五”期间,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率为7.0%,2017-2020年连续四年增产均超100亿立方米,2020年全国天然气(含非常规天然气)产量为1889亿立方米,比2015年产量提高48.5%。非常规天然气产量接续能力增长较快,产量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比例从2015年的6.7%提高到2020年的14%。建成川南、涪陵两大页岩气主产区,年生产能力均超过100亿立方米。页岩气生产效率不断提高,6口井平台建设周期降至1年左右,单日压裂段数由2段增至8段,2019年页岩气产量超过2015年的3倍。煤层气年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十三五”时期总产量超过250亿立方米,已建成山西沁水和鄂尔多斯两大主产区。
加快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这一政策主线将不会改变。2020年我国本土产气量/进口LNG/进口管道气占总供给气量的57%/28%/15%,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约为43%。为保证天然气供应安全稳定,国内天然气勘探进程将持续推进。我国全面放开上游勘查开发市场,开展多轮油气探矿权竞争出让,取消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勘探开发对外商投资仅限于合资合作的限制,油气上游打破垄断,向外资和民营企业敞开大门,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都在实施“稳油增气”的战略。2021年1月12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组织召开的“十四五”发展院士专家咨询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指出,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而探明率低,具有更快发展天然气的资源优势,预计中国天然气产量到2025年将达到2,500亿立方米。
天然气进口数量稳步增长,进口源呈多元化。“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进口天然气超5600亿立方米。我国天然气进口管网有中亚线、中缅线、中俄线,管道气进口国达5个,“十三五”期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于2019年底正式投产通气,2020年对华输气41亿立方米;中段于2020年底正式投产,输气能力99亿立方米/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南段于2021年全面开工,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届时,俄气将直通上海,实现“北气南下”,投产后总输气量将超过380亿立方米/年,比现有输送能力提升近三倍。
管道气进口量短期缩减,不改产能逐年攀升趋势。2020年我国管道气进口量为3453万吨,同比下降4.9%,主要由于二、三季度国内消化能力偏弱,并且LNG销售价格低廉,对管道气市场冲击明显;其次,11月份我国未从俄罗斯进口管道气,是我国管道气进口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估计,得益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段的投产,2021年管道气进口量增幅将达7%左右。我们预测进口管道气2021年产能约为770亿方,至2023年产能将达到1050亿方,产能利用率将达到68%。产能增长主要系由于中俄东线预计在2023年全部投产。
俄气将成最大增量。中俄东线工程是构建我国四大能源运输通道的重大工程。该工程北起黑龙江省黑河市,途经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南至上海,管道全长5111公里,其中新建管道3371公里,利用在役管道1740公里,是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向中国供气的第三条跨国境天然气长输管道。全线分北段(黑龙江黑河—吉林长岭)、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南段(河北永清—上海)三段核准和建设。全线投产通气后,最大输气能力可达每年380亿方,惠及沿线4亿人口。据俄气总裁米勒称,中国天然气需求量超过东线供气合同规定数量,俄气计划2021年和2022年分别对华输气100亿和150亿立方米。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项目年设计输气能力为380亿立方米,目前还在讨论将管道年输气能力扩大到440立方米的问题。
天然气产业链共分为三个部分:上游勘探生产、中游运输以及下游分销。上游勘探生产主要指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由三桶油为主的油气公司主导;中游运输包括通过长输管网、省级运输管道、LNG运输船和运输车等;下游为分销公司,主要由全国性或地方性燃气公司组成,终端消费领域为居民燃气、工业燃料、发电、化工等行业。
水力压裂是以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大排量向井内注入粘度较高的压裂液,使井底压力提高,将地层压裂,随着压裂液的不断注入,裂缝向地层深处延伸。压裂液中要带有一定数量的支撑剂,以防止停泵后裂缝闭合。充填了支撑剂的裂缝,改变了地层中油、气的渗流方式,增加了渗流面积,减少了流动阻力,使油井的产量成倍增加。引发北美石油行业变革的“页岩气”就是受益于水力压裂技术的快速发展。
近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我国天然气市场整体持续发展,主要涉及我国能源结构改革、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天然气储备设施建设等方面。2017年7月,《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中提出要逐步将天然气培育成我国现代清洁能源体系的主体能源之一,到203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力争达到15%左右。
数据来源: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石油燃气

相关推荐

肿瘤精准免疫治疗基因检测和大数据分析平台“裕策生物”获“深圳繸子财富”近亿元C+轮融资

NEST2021

“盲盒”为什么会让年轻人上瘾?

双十一成交额

化工材料研发生产商“镇洋发展”11月11日在上交所上市

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正强股份”11月11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玻璃新材料生产商“力诺特玻”11月11日在深交所上市

车身智能装备主流供应商“巨一科技”11月10日在上交所上市

“原料药”迎重磅利好,机构看涨到明年

腾讯音乐与 Apple Music 达成合作

行行查

行业研究数据库

移动端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定向钻穿越黄河”完成全部施工
2021-11-12

中国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9日发布消息称,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定向钻穿越黄河”完成全部施工。

据行行查数据显示,天然气管道建设趋势向好。《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要求,2020年中国天然气长输管道达到10.4万千米,在“十三五”期间新建成4万千米。截至2020年底,中国累计建成天然气管道11.2万千米,其中长输管道约为8.6万千米,虽然未能完成10.4万千米的目标,但2020年中国新建成天然气管道约为4984千米,比2019年增加2765千米,建设速度呈大幅增长态势。2020年续建或开工、2021年及以后建成的天然气管道约为3050千米,未来建设趋势依旧向好。按照未来10-15年之内天然气消费量在目前3000亿立方米基础上翻一倍、单位管道运输气量保持不变测算,未来需要新增管道相关投资接近万亿元规模。
管道、罐箱等新型运输方式加强协同,互联互通提高输气效率。我国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主干管网、区域性支线管网和配气管网建设速度加快,LNG接收站布局和配套外输管道逐步完善。管网基础设施建设联通提高调气能力,初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气源互补,应急调峰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新型运输方式正逐步改变传统的储运模式,LNG罐箱适用范围广、调配适应能力强,可扩展到公路、水路等多个运输领域,实现接收站与用户间经济、灵活、稳定的“一罐到底”供应。在管网未铺设到的区域,投资规模小、具有较好灵活性的“点供”模式较快发展,起到市场补充作用。
“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就近供应”的全国管道物理联通“一张网”初步建成。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鄂安沧管道一期投产,西气东输三线东段、陕京四线、蒙西煤制气管道等主干管道陆续建成。胶州湾海底管线、南涪管道、潜江—韶关管道、西气东输三线长沙支线、粤西支线、闽粤支线、深圳LNG外输管道、广西LNG接收站与中缅管道联通等区域支线管道建设运行,既有效支撑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等主要消费市场的用气需求,又将进口LNG汇入主干线保障用气需要。(《中国天然气高质量发展报告(2020)》)
省管网融入“全国一张网”是大势所趋。2020年9月,国家管网集团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广东省天然气管网公司成为首个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集团的省级天然气管网,表明国家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得以深入实施,“全国一张网”建设和运营进入新阶段。广东省是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其省网率先融入国家管网是全国省网发展的“风向标”,对其他省份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效应。随后,经济较为发达的湖南省签署协议将其管网融入国家管网。从天然气市场长期发展来看,省网融入国网能够避免各省天然气管道重复建设,减少省际、省内天然气资源调配的无序竞争问题,同时有利于天然气管道快速建设,减少输气层级,提高输配效率,降低终端用户用气成本,对提高天然气利用规模具有重要意义。在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持续推进下,预计陆续将有更多省管网持续融入国家管网。
非常规天然气成为增储主力。“十三五”期间,勘探围绕重点盆地、领域、区块,加大风险勘探力度,区块发现数量和新增储量均出现增长,非常规天然气成为增储主力。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多年连续增长,“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达23.4%,“十三五”末期接近“十三五”初期的2 倍。其中,“十三五”期间新增常规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3.5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常规天然气地质储量16.5万亿立方米;新增页岩气、煤层气(非常规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分别为1.5万亿立方米、500亿立方米。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非常规天然气产量接续能力增长较快。“十三五”期间,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率为7.0%,2017-2020年连续四年增产均超100亿立方米,2020年全国天然气(含非常规天然气)产量为1889亿立方米,比2015年产量提高48.5%。非常规天然气产量接续能力增长较快,产量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比例从2015年的6.7%提高到2020年的14%。建成川南、涪陵两大页岩气主产区,年生产能力均超过100亿立方米。页岩气生产效率不断提高,6口井平台建设周期降至1年左右,单日压裂段数由2段增至8段,2019年页岩气产量超过2015年的3倍。煤层气年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十三五”时期总产量超过250亿立方米,已建成山西沁水和鄂尔多斯两大主产区。
加快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这一政策主线将不会改变。2020年我国本土产气量/进口LNG/进口管道气占总供给气量的57%/28%/15%,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约为43%。为保证天然气供应安全稳定,国内天然气勘探进程将持续推进。我国全面放开上游勘查开发市场,开展多轮油气探矿权竞争出让,取消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勘探开发对外商投资仅限于合资合作的限制,油气上游打破垄断,向外资和民营企业敞开大门,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都在实施“稳油增气”的战略。2021年1月12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组织召开的“十四五”发展院士专家咨询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指出,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而探明率低,具有更快发展天然气的资源优势,预计中国天然气产量到2025年将达到2,500亿立方米。
天然气进口数量稳步增长,进口源呈多元化。“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进口天然气超5600亿立方米。我国天然气进口管网有中亚线、中缅线、中俄线,管道气进口国达5个,“十三五”期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于2019年底正式投产通气,2020年对华输气41亿立方米;中段于2020年底正式投产,输气能力99亿立方米/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南段于2021年全面开工,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届时,俄气将直通上海,实现“北气南下”,投产后总输气量将超过380亿立方米/年,比现有输送能力提升近三倍。
管道气进口量短期缩减,不改产能逐年攀升趋势。2020年我国管道气进口量为3453万吨,同比下降4.9%,主要由于二、三季度国内消化能力偏弱,并且LNG销售价格低廉,对管道气市场冲击明显;其次,11月份我国未从俄罗斯进口管道气,是我国管道气进口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估计,得益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段的投产,2021年管道气进口量增幅将达7%左右。我们预测进口管道气2021年产能约为770亿方,至2023年产能将达到1050亿方,产能利用率将达到68%。产能增长主要系由于中俄东线预计在2023年全部投产。
俄气将成最大增量。中俄东线工程是构建我国四大能源运输通道的重大工程。该工程北起黑龙江省黑河市,途经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南至上海,管道全长5111公里,其中新建管道3371公里,利用在役管道1740公里,是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向中国供气的第三条跨国境天然气长输管道。全线分北段(黑龙江黑河—吉林长岭)、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南段(河北永清—上海)三段核准和建设。全线投产通气后,最大输气能力可达每年380亿方,惠及沿线4亿人口。据俄气总裁米勒称,中国天然气需求量超过东线供气合同规定数量,俄气计划2021年和2022年分别对华输气100亿和150亿立方米。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项目年设计输气能力为380亿立方米,目前还在讨论将管道年输气能力扩大到440立方米的问题。
天然气产业链共分为三个部分:上游勘探生产、中游运输以及下游分销。上游勘探生产主要指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由三桶油为主的油气公司主导;中游运输包括通过长输管网、省级运输管道、LNG运输船和运输车等;下游为分销公司,主要由全国性或地方性燃气公司组成,终端消费领域为居民燃气、工业燃料、发电、化工等行业。
水力压裂是以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大排量向井内注入粘度较高的压裂液,使井底压力提高,将地层压裂,随着压裂液的不断注入,裂缝向地层深处延伸。压裂液中要带有一定数量的支撑剂,以防止停泵后裂缝闭合。充填了支撑剂的裂缝,改变了地层中油、气的渗流方式,增加了渗流面积,减少了流动阻力,使油井的产量成倍增加。引发北美石油行业变革的“页岩气”就是受益于水力压裂技术的快速发展。
近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我国天然气市场整体持续发展,主要涉及我国能源结构改革、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天然气储备设施建设等方面。2017年7月,《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中提出要逐步将天然气培育成我国现代清洁能源体系的主体能源之一,到203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力争达到15%左右。
数据来源: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石油燃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