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市场碎片化特征,第三方检测迎来历史性机遇

2019-12-10

检测市场逐渐向第三方倾斜,国内市场打开千亿空间


第三方检测行业是指第三方检测机构接受客户委托,综合运用科学方法及专业技术对某种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能、环保等方面进行评定,并出具评定报告。第三方检测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检测设备、检测试剂等行业,产业链下游主要为终端的工业品和消费品生产制造商,检测报告的使用者是政府、消费者或生产制造商的下游厂商。第三方检测产业链覆盖广泛,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根据前瞻研究院的统计,2011-2018 年全球检测市场CAGR 为 9.6%,2018 年检测市场规模将达到 1.02 万亿元。分地区来看,中国检测市场规模从 2013 年的 1399 亿元发展到 2018 年的 2869 亿元,占全球市场规模的 28.2%,位列全球第三,年均复合增速为 15.4%,高于全球检测市场发展速度,发展潜力大,美国、德国分别占据检测市场规模前两位。



从行业分布来看,检测市场主要分为四大类,工业、生命科学食品和环境、消费品及商品的检测,2016 年工业检测占据全球检测市场半壁江山,生命科学检测增长最快。



国内第三方检测市场占整体检测市场比例提升,打开千亿空间。我国检测行业近几年开始市场化改革,各细分行业逐步向第三方检测机构放开。第三方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从 2013 年的 456.3 亿元增长到 2018 的 1004.28 亿元,随着检测市场进一步向第三方检测机构放开,下游行业外包检测业务以及民营和外资第三方检测企业的活跃,第三方检测市场的增速和占比都将逐渐提高。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 年我国第三方检测规模将达到 1469 亿元,七年 CAGR 达 18.2%,占整体检测市场比重将达到 43.0%,较13 年+10.5pct。据 IHS 预测,2020 年中国将超越欧洲和美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检测市场,国内第三方检测也有望加速发展。



下游需求旺盛+政策扶持双轮驱动,行业加速上升


生命科学检测需求最旺盛,增速最快


生命科学检测主要包括食品检测、环境监测和医学检测,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8 年我国生命科学检测市场规模达到 1744 亿元,三年 CAGR 将达到 16.5%,高于我国检测市场 15.4%的增速,是检测所有领域中增长最快的领域。其中食品和环境领域市场份额较大,合计占比达 73.52%。


食品安全检测有望维持高景气度。近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从三聚氰胺、毒豇豆到奶粉性早熟、五常大米掺假等事件,推动食品安全检测不断增加新的检测指标。截至目前,我国已制定公布了乳品安全标准、真菌毒素、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使用、预包装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通则等多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覆盖了超过6000 余项食品安全指标。随着民众对食品安全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监管趋严,产品标准和抽检覆盖范围继续扩大,食品厂商和政府购买食品检测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260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537亿元,CAGR达19.9%,高于我国检测市场 15.4%的增速,估计 2018 年我国食品检测市场规模为 665 亿元。在政策和需求双重驱动下,未来我国食品检测需求仍将延续高增长。



环境监测领域延续高速增长,强检放开第三方迎来机遇。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数据,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 2016 年为 434 亿元,预计 2018 年达到 617 亿元,CAGR为 19.3%,市场规模增长空间较大。目前国家对环境问题尤为重视,将建立常态化的环保督查体系,有利于新增更多环境监测需求。未来随着“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的推进,环保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有望推动环境监测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刺激环境监测市场延续高速增长,同时随着国家强检中环境监测领域逐渐向第三方机构放开,第三方检测迎来发展机遇。



医药检测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近几年我国药品安全重大事件时有发生,2016 年“疫苗事件”更是震惊全国。据 WHO 统计,在全球销售的药品中,假药比例高达 10%。而发展中国家患者服用的药品中,有 25%的药品是假药或不符合药品检验质量标准。各国都面临对国内药品生产、流通、使用以及国际贸易进行政府管制为主题的全球性问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我国医学检测市场规模从 15 年 348 亿元发展到 18 年 462 亿元,CAGR 为 9.9%。“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新药创制将达 260 亿元,较“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合计投入新药创制 134.7 亿元增幅非常大。新药的研制与生产将会产生大量的检测需求,我们预计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消费品检测增速稳定,汽车检测市场广阔


消费升级+消费品质量标准提高推动检测行业发展,当前市场外资占主导。消费品检测为公司的传统业务,主要对象为汽车、玩具、纺织品、电子电器等领域。08 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消费品检测市场规模不断提升,2008 年至 2015 年,消费品检测市场规模从 96 亿元上升至 256 亿元,CAGR 达 15.0%,维持中高速增长,2018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369 亿元。2016 年 9 月,国务院发布《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 年)》,要求主要消费品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 95%以上,消费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 90%以上。国家提高消费品质量标准和监管力度将进一步推动消费品检测行业发展。但是当前市场外资占主导,Intertek 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品测试、检验和认证公司之一,SGS 消费品服务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增长,单板块利润占其公司利润的 25%。中国公司在消费品检测领域起步较晚,前景广大。



受益于下游机动车保有量提升和汽车公司外包检测业务,汽车检测发展迅速。全球汽车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我国汽车产量快速增加,分别从 2001 年的 233.4 万辆增长到 2018 年的 2781.9 万辆,CAGR 超过了 28%,连续十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此外,由于汽车检测领域设备投入规模较大,在汽车行业整体增速驱缓时汽车公司倾向于将自身的检测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检测以减少资本投入,进一步加强了第三方汽车检测市场的发展。汽车检测领域人力成本低,人均产值高,但我国 90%的汽车检测市场都被政府垄断,未来随着强检放开,第三方检测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工业品和贸易保障受周期和出口影响较大,增长平缓


工业品检测市场受下游周期影响大,规模增长较为平稳。工业品检测服务内容包括工业品性能、安全性等测试、验证、评估服务,致力于确保产品性能、安全等方面达到使用者要求或政府法规要求。近年来原油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导致石油、化工行业景气度较低,以及环保政策趋严使得很多石化产业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放缓或者暂停,下游不景气导致对应的检测行业虽有所发展,但增速相对较慢。2008 至 2015 年,工业品检测市场规模从 72 亿元增加至 132 亿元,CAGR 为 9.0%,明显低于同期其他检测领域增速,预计 2018 年工业品检测市场规模为 167 亿元。当前原油化工行业景气度有所好转,工业品检测增速有望提升。



非关税壁垒催生贸易保障检测需求,但出口放缓使行业增速趋缓。在复杂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和低迷的国际市场需求下,传统的关税壁垒正在逐步弱化,国际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正逐渐演变成以技术性绿色贸易壁垒为主。出于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考虑,美国、欧盟等国外发达国家或经济体纷纷出台一系列更为严厉的法规,加大了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壁垒。为了绕开壁垒,出口企业将寻求高质量检测服务需求,这就给第三方检测机构带来一个全新的市场机遇。但是受相对低迷的国际贸易环境影响,近年来我国出口总额增速明显放缓,导致贸易检测行业规模增速也相对平稳。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贸易检测市场规模为 337 亿,假设贸易监测市场规模增速与出口增速一致,2018 年我国贸易监测市场规模约为 395 亿,CAGR 为 8.26%,增速趋缓。



政策推动市场化改革,第三方检测行业迎来历史性机遇


政策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市场向第三方检测进一步打开。2010 年后,食品、环保、贸易、医疗行业均发布相关政策推荐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建设,强制市场逐渐向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开放。2015 年环保部发布《国家环境质量检测事权上收方案》,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方式委托第三方对环境监测点进行运营维护,随着国控点第三方运维开展,地方第三方运维市场空间有望将逐级打开。2015 年 6 月,发改委发布《关于放开部分检验检测经营服务收费的通知》,放开包括船舶及船用产品检验费、国家级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费、计量校准和测试费、认可收费、强制性产品认证费等在内的 9 项经营服务收费。2018 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将检验检测认证、标准化服务被正式写入分类。随着检测服务的进一步放开,工业品检测市场有望维持平稳增长。



把握市场碎片化特征增强行业抗周期性


检测行业具有区域性特征。检测行业具有一定的服务半径,超过这一范围检测效果将明显下降,客户通常依据“就近原则”选择检测机构,形成以实验室为核心的业务模式。检测过程一般需要客户送样或者检测机构到现场采样,然后在实验室用专业仪器设备完成检测,距离的远近影响送样、采样成本,使得检测服务具有一定区域性。受运送成本和检测时效影响,食品检测和环境监测的服务半径更短。因此,检测服务机构多采用就近设立实验室的方法进行业务拓展。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我国 80.3%的检验检测机构仅为本省区域内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形成跨区域业务布局的公司数量较少。


细分领域独立,市场碎片化程度较高。检测行业服务于各行各业,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和监管要求,细分市场相对独立。全球 Top5 检测公司分别为 SGS、BV、Intertek、DEKRE 和 Eurofins,2017 年合计市场份额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12.8%左右,其中全球龙头 SGS 市占率仅为 3.7%。整体来看,各检测巨头都拥有各自强势领域,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目前我国检测行业受地区、行业不同,也呈现布局散、壁垒多、规模小、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从机构数量来看,根据国家认监委数据统计,截止 2017 年底,我国共有检测机构 36327 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机构 18066 家,民营机构 16660 家,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 257 家,其他机构 502 家。从区位布局来看,各地区检测机构数量占比为:华东 29.47%,华北 15.32%,中南 23.78%,西南 12.12%,东北 9.85%,西北 9.47%,布局较为分散。



碎片化+周期性行业检测外包加强抗周期能力。第三方检测行业地域与下游细分领域的碎片化特征加强了行业整体抗周期性。实力较强的第三方检测公司业务分布广泛,全球行业龙头 SGS 业务遍布欧非中东地区、美洲地区和亚太地区,收入来源广泛,单一地区不确定因素对公司整体收入影响较小。此外第三方检测行业下游既有工业、石油燃气和矿产品等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的领域,也包含耐用品、基建等逆周期能力较强的领域,使第三方检测业务在周期变动时收入稳定;同时,周期性行业检测业务的外包也增加了第三方检测的抗周期能力,08 年金融危机时期,全球行业龙头 SGS 承接了汽车、工业等周期性公司自身的检测业务,自身净利率保持稳定,体现了行业内有实力的大公司在把握市场碎片化特征,广泛布局业务后展现的较强抗周期能力。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装备机械

相关推荐

车轮上的万亿级赛道,汽车轮胎大有可为

中国海外官宣北斗三号月底前完成发射,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北斗

华菱湘钢助力北极大型LNG2项目建设,引领全球海洋平台用钢升级换代

又一能源巨头成立,三桶油长期垄断局面被打破,天然气有望降价

突破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加强防护网络安全这道“命门”

全国首份商用车车联网白皮书发布,中寰卫星踏上行业新征程

南通开通首条国际定期货运航线,完善“一带一路”航线网络布局

中医药成功攻克“超级癌症”,还渐冻症患者温暖

我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DRAM供应商诞生,国产第一代10nm工艺级

中国首造1500米深海油气管,华菱钢管打破进口依赖

行行查

行业研究数据库

移动端
把握市场碎片化特征,第三方检测迎来历史性机遇
2019-12-10

检测市场逐渐向第三方倾斜,国内市场打开千亿空间


第三方检测行业是指第三方检测机构接受客户委托,综合运用科学方法及专业技术对某种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能、环保等方面进行评定,并出具评定报告。第三方检测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检测设备、检测试剂等行业,产业链下游主要为终端的工业品和消费品生产制造商,检测报告的使用者是政府、消费者或生产制造商的下游厂商。第三方检测产业链覆盖广泛,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根据前瞻研究院的统计,2011-2018 年全球检测市场CAGR 为 9.6%,2018 年检测市场规模将达到 1.02 万亿元。分地区来看,中国检测市场规模从 2013 年的 1399 亿元发展到 2018 年的 2869 亿元,占全球市场规模的 28.2%,位列全球第三,年均复合增速为 15.4%,高于全球检测市场发展速度,发展潜力大,美国、德国分别占据检测市场规模前两位。



从行业分布来看,检测市场主要分为四大类,工业、生命科学食品和环境、消费品及商品的检测,2016 年工业检测占据全球检测市场半壁江山,生命科学检测增长最快。



国内第三方检测市场占整体检测市场比例提升,打开千亿空间。我国检测行业近几年开始市场化改革,各细分行业逐步向第三方检测机构放开。第三方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从 2013 年的 456.3 亿元增长到 2018 的 1004.28 亿元,随着检测市场进一步向第三方检测机构放开,下游行业外包检测业务以及民营和外资第三方检测企业的活跃,第三方检测市场的增速和占比都将逐渐提高。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 年我国第三方检测规模将达到 1469 亿元,七年 CAGR 达 18.2%,占整体检测市场比重将达到 43.0%,较13 年+10.5pct。据 IHS 预测,2020 年中国将超越欧洲和美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检测市场,国内第三方检测也有望加速发展。



下游需求旺盛+政策扶持双轮驱动,行业加速上升


生命科学检测需求最旺盛,增速最快


生命科学检测主要包括食品检测、环境监测和医学检测,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8 年我国生命科学检测市场规模达到 1744 亿元,三年 CAGR 将达到 16.5%,高于我国检测市场 15.4%的增速,是检测所有领域中增长最快的领域。其中食品和环境领域市场份额较大,合计占比达 73.52%。


食品安全检测有望维持高景气度。近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从三聚氰胺、毒豇豆到奶粉性早熟、五常大米掺假等事件,推动食品安全检测不断增加新的检测指标。截至目前,我国已制定公布了乳品安全标准、真菌毒素、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使用、预包装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通则等多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覆盖了超过6000 余项食品安全指标。随着民众对食品安全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监管趋严,产品标准和抽检覆盖范围继续扩大,食品厂商和政府购买食品检测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260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537亿元,CAGR达19.9%,高于我国检测市场 15.4%的增速,估计 2018 年我国食品检测市场规模为 665 亿元。在政策和需求双重驱动下,未来我国食品检测需求仍将延续高增长。



环境监测领域延续高速增长,强检放开第三方迎来机遇。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数据,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 2016 年为 434 亿元,预计 2018 年达到 617 亿元,CAGR为 19.3%,市场规模增长空间较大。目前国家对环境问题尤为重视,将建立常态化的环保督查体系,有利于新增更多环境监测需求。未来随着“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的推进,环保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有望推动环境监测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刺激环境监测市场延续高速增长,同时随着国家强检中环境监测领域逐渐向第三方机构放开,第三方检测迎来发展机遇。



医药检测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近几年我国药品安全重大事件时有发生,2016 年“疫苗事件”更是震惊全国。据 WHO 统计,在全球销售的药品中,假药比例高达 10%。而发展中国家患者服用的药品中,有 25%的药品是假药或不符合药品检验质量标准。各国都面临对国内药品生产、流通、使用以及国际贸易进行政府管制为主题的全球性问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我国医学检测市场规模从 15 年 348 亿元发展到 18 年 462 亿元,CAGR 为 9.9%。“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新药创制将达 260 亿元,较“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合计投入新药创制 134.7 亿元增幅非常大。新药的研制与生产将会产生大量的检测需求,我们预计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消费品检测增速稳定,汽车检测市场广阔


消费升级+消费品质量标准提高推动检测行业发展,当前市场外资占主导。消费品检测为公司的传统业务,主要对象为汽车、玩具、纺织品、电子电器等领域。08 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消费品检测市场规模不断提升,2008 年至 2015 年,消费品检测市场规模从 96 亿元上升至 256 亿元,CAGR 达 15.0%,维持中高速增长,2018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369 亿元。2016 年 9 月,国务院发布《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 年)》,要求主要消费品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 95%以上,消费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 90%以上。国家提高消费品质量标准和监管力度将进一步推动消费品检测行业发展。但是当前市场外资占主导,Intertek 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品测试、检验和认证公司之一,SGS 消费品服务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增长,单板块利润占其公司利润的 25%。中国公司在消费品检测领域起步较晚,前景广大。



受益于下游机动车保有量提升和汽车公司外包检测业务,汽车检测发展迅速。全球汽车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我国汽车产量快速增加,分别从 2001 年的 233.4 万辆增长到 2018 年的 2781.9 万辆,CAGR 超过了 28%,连续十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此外,由于汽车检测领域设备投入规模较大,在汽车行业整体增速驱缓时汽车公司倾向于将自身的检测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检测以减少资本投入,进一步加强了第三方汽车检测市场的发展。汽车检测领域人力成本低,人均产值高,但我国 90%的汽车检测市场都被政府垄断,未来随着强检放开,第三方检测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工业品和贸易保障受周期和出口影响较大,增长平缓


工业品检测市场受下游周期影响大,规模增长较为平稳。工业品检测服务内容包括工业品性能、安全性等测试、验证、评估服务,致力于确保产品性能、安全等方面达到使用者要求或政府法规要求。近年来原油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导致石油、化工行业景气度较低,以及环保政策趋严使得很多石化产业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放缓或者暂停,下游不景气导致对应的检测行业虽有所发展,但增速相对较慢。2008 至 2015 年,工业品检测市场规模从 72 亿元增加至 132 亿元,CAGR 为 9.0%,明显低于同期其他检测领域增速,预计 2018 年工业品检测市场规模为 167 亿元。当前原油化工行业景气度有所好转,工业品检测增速有望提升。



非关税壁垒催生贸易保障检测需求,但出口放缓使行业增速趋缓。在复杂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和低迷的国际市场需求下,传统的关税壁垒正在逐步弱化,国际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正逐渐演变成以技术性绿色贸易壁垒为主。出于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考虑,美国、欧盟等国外发达国家或经济体纷纷出台一系列更为严厉的法规,加大了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壁垒。为了绕开壁垒,出口企业将寻求高质量检测服务需求,这就给第三方检测机构带来一个全新的市场机遇。但是受相对低迷的国际贸易环境影响,近年来我国出口总额增速明显放缓,导致贸易检测行业规模增速也相对平稳。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贸易检测市场规模为 337 亿,假设贸易监测市场规模增速与出口增速一致,2018 年我国贸易监测市场规模约为 395 亿,CAGR 为 8.26%,增速趋缓。



政策推动市场化改革,第三方检测行业迎来历史性机遇


政策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市场向第三方检测进一步打开。2010 年后,食品、环保、贸易、医疗行业均发布相关政策推荐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建设,强制市场逐渐向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开放。2015 年环保部发布《国家环境质量检测事权上收方案》,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方式委托第三方对环境监测点进行运营维护,随着国控点第三方运维开展,地方第三方运维市场空间有望将逐级打开。2015 年 6 月,发改委发布《关于放开部分检验检测经营服务收费的通知》,放开包括船舶及船用产品检验费、国家级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费、计量校准和测试费、认可收费、强制性产品认证费等在内的 9 项经营服务收费。2018 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将检验检测认证、标准化服务被正式写入分类。随着检测服务的进一步放开,工业品检测市场有望维持平稳增长。



把握市场碎片化特征增强行业抗周期性


检测行业具有区域性特征。检测行业具有一定的服务半径,超过这一范围检测效果将明显下降,客户通常依据“就近原则”选择检测机构,形成以实验室为核心的业务模式。检测过程一般需要客户送样或者检测机构到现场采样,然后在实验室用专业仪器设备完成检测,距离的远近影响送样、采样成本,使得检测服务具有一定区域性。受运送成本和检测时效影响,食品检测和环境监测的服务半径更短。因此,检测服务机构多采用就近设立实验室的方法进行业务拓展。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我国 80.3%的检验检测机构仅为本省区域内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形成跨区域业务布局的公司数量较少。


细分领域独立,市场碎片化程度较高。检测行业服务于各行各业,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和监管要求,细分市场相对独立。全球 Top5 检测公司分别为 SGS、BV、Intertek、DEKRE 和 Eurofins,2017 年合计市场份额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12.8%左右,其中全球龙头 SGS 市占率仅为 3.7%。整体来看,各检测巨头都拥有各自强势领域,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目前我国检测行业受地区、行业不同,也呈现布局散、壁垒多、规模小、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从机构数量来看,根据国家认监委数据统计,截止 2017 年底,我国共有检测机构 36327 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机构 18066 家,民营机构 16660 家,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 257 家,其他机构 502 家。从区位布局来看,各地区检测机构数量占比为:华东 29.47%,华北 15.32%,中南 23.78%,西南 12.12%,东北 9.85%,西北 9.47%,布局较为分散。



碎片化+周期性行业检测外包加强抗周期能力。第三方检测行业地域与下游细分领域的碎片化特征加强了行业整体抗周期性。实力较强的第三方检测公司业务分布广泛,全球行业龙头 SGS 业务遍布欧非中东地区、美洲地区和亚太地区,收入来源广泛,单一地区不确定因素对公司整体收入影响较小。此外第三方检测行业下游既有工业、石油燃气和矿产品等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的领域,也包含耐用品、基建等逆周期能力较强的领域,使第三方检测业务在周期变动时收入稳定;同时,周期性行业检测业务的外包也增加了第三方检测的抗周期能力,08 年金融危机时期,全球行业龙头 SGS 承接了汽车、工业等周期性公司自身的检测业务,自身净利率保持稳定,体现了行业内有实力的大公司在把握市场碎片化特征,广泛布局业务后展现的较强抗周期能力。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装备机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