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迎来早期筛查新方法,血浆可提取肿瘤细胞留下的“指纹”

2020-01-06

中国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只需抽取几毫升血液就可对结直肠癌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新方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收集了801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021例正常对照者血浆提取的循环肿瘤DNA(ctDNA),从中筛选出9个可用于诊断结直肠癌的甲基化标志物,以及5个可用于预测结直肠癌预后的甲基化标志物。




循环肿瘤DNA是肿瘤细胞释放到循环系统中的基因组小片段,是一种特征性的肿瘤生物标记物,就像是肿瘤细胞留下的“指纹”。这项研究显示,基于循环肿瘤DNA甲基化标志物的结直肠癌诊断模型的准确率达到96%,而目前临床常用的结直肠癌血清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的准确率只有67%。另外,新的预后模型对患者生存预测的准确性也明显高于目前临床常用的预后指标,这意味着医生可以据此对不同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更为个体化的精准治疗。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结直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统称,指的是发生于结肠或直肠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由于二者的发病机理、诊疗原则相似,医学上往往将其合并统称为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是较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前五位,仅2018年新发病人数达到近200万,而致死人数将近90万人。近几年国内结直肠癌新发病数呈增长趋势,2014年到2018年,结直肠癌的发病患者从37.6万增长至42.7万人,年复合增长率为3.2%。预计到2023年,中国的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数将增长到49.5万,并在2030年进一步增长至60万人。




目前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化疗及药物靶向治疗。2004年首个靶向药物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Bevacizumab),能够抑制新血管形成而抑制癌细胞生长,获得美国FDA批准以应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近些年中,陆续出现了许多靶向药物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治疗,其中包括抑制EGFR受体活性抗体: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帕尼单抗(Panitumumab);抑制VEGF受体活性抗体:雷莫芦单抗、阿柏西普等;以及小分子络氨酸激酶抑制剂瑞戈非尼(Regorafenib)等。这些靶向药物在临床上的推广,使得晚期结直肠癌生存期从15个月显著提高到30个月,并且毒副作用相较于化疗要小很多。




抗体药物主要应用于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其中RAS和BRAF野生型的结直肠癌适用西妥昔单抗或者贝伐珠单抗,而RAS或BRAF突变型患者对抗EGFR单抗的治疗反应较差,只适用抗VEGF的贝伐珠单抗,另外抗PD-1/L1类单抗在该适应症也有临床布局。由于我国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在此假设需采取全身治疗的患者占比为30%,按照10万元/人/年测算,则该适用抗体药的结直肠癌适应症的空间为120亿元。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医疗服务

相关推荐

全球最大飞机制造厂出现逆转,2011年以来首超波音!

贵州实施疫苗数字化监控!3月底前全国实现疫苗可追溯、可核查

L3自动驾驶技术基本成熟,韩欲当全球第一?并提出L4自动驾驶思路

全国首批氢燃料电池通勤客车已交付,加满只需10分钟可续航300公里

史上最严苛的空调能效标准即将颁布,市场淘汰率或在45%左右

中国自主造首个纯电动客船在武汉试运行,全程采用全锂电池推进

西南油气田总产量增幅占全国1/3,2035年将建成全国最大天然气工业基地

大乙烯建成以来产量首次达产,国内乙烯行业景气度下行趋势或反转

三种治疗丙肝药物首次纳入医保,降价超10倍

网红经济成为当下产业新风口,6成上市公司盈利现惨败局面

行行查

行业研究数据库

移动端
结直肠癌迎来早期筛查新方法,血浆可提取肿瘤细胞留下的“指纹”
2020-01-06

中国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只需抽取几毫升血液就可对结直肠癌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新方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收集了801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021例正常对照者血浆提取的循环肿瘤DNA(ctDNA),从中筛选出9个可用于诊断结直肠癌的甲基化标志物,以及5个可用于预测结直肠癌预后的甲基化标志物。




循环肿瘤DNA是肿瘤细胞释放到循环系统中的基因组小片段,是一种特征性的肿瘤生物标记物,就像是肿瘤细胞留下的“指纹”。这项研究显示,基于循环肿瘤DNA甲基化标志物的结直肠癌诊断模型的准确率达到96%,而目前临床常用的结直肠癌血清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的准确率只有67%。另外,新的预后模型对患者生存预测的准确性也明显高于目前临床常用的预后指标,这意味着医生可以据此对不同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更为个体化的精准治疗。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结直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统称,指的是发生于结肠或直肠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由于二者的发病机理、诊疗原则相似,医学上往往将其合并统称为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是较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前五位,仅2018年新发病人数达到近200万,而致死人数将近90万人。近几年国内结直肠癌新发病数呈增长趋势,2014年到2018年,结直肠癌的发病患者从37.6万增长至42.7万人,年复合增长率为3.2%。预计到2023年,中国的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数将增长到49.5万,并在2030年进一步增长至60万人。




目前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化疗及药物靶向治疗。2004年首个靶向药物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Bevacizumab),能够抑制新血管形成而抑制癌细胞生长,获得美国FDA批准以应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近些年中,陆续出现了许多靶向药物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治疗,其中包括抑制EGFR受体活性抗体: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帕尼单抗(Panitumumab);抑制VEGF受体活性抗体:雷莫芦单抗、阿柏西普等;以及小分子络氨酸激酶抑制剂瑞戈非尼(Regorafenib)等。这些靶向药物在临床上的推广,使得晚期结直肠癌生存期从15个月显著提高到30个月,并且毒副作用相较于化疗要小很多。




抗体药物主要应用于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其中RAS和BRAF野生型的结直肠癌适用西妥昔单抗或者贝伐珠单抗,而RAS或BRAF突变型患者对抗EGFR单抗的治疗反应较差,只适用抗VEGF的贝伐珠单抗,另外抗PD-1/L1类单抗在该适应症也有临床布局。由于我国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在此假设需采取全身治疗的患者占比为30%,按照10万元/人/年测算,则该适用抗体药的结直肠癌适应症的空间为120亿元。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医疗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