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众走向流行,集群化推动演艺产业爆发

2020-03-02




演艺行业形式多样,近年来规模稳步扩张。演艺行业是以演艺作品的创作、表演、销售及消费所构成的产业体系,演艺形式包括音乐、歌舞、戏剧、戏曲等各类型演出。2018年,国内演艺市场总规模达到514亿元,同比增长5.03%,剧场观众人次达到7129万,渗透率5.11%。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相比电影市场,演艺业潜力有待释放。电影与演艺的消费场景类似,2019年国内电影票房收入为643亿元,15-19年均复合增速为9.89%,远低于09-15年间的38.63%,电影业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2019年国内观影人次达17.3亿,人均观演次数1.24次,远高于演艺消费,随着演艺业的不断发展,其潜力也会逐渐被挖掘。



相比海外,国内观演的普及程度较低。上海在国内剧院数量和观众人数均保持领先,2017年剧场观众人次有236万,占城市常住人口的9.76%。而纽约百老汇18-19年度观剧渗透率达20%,伦敦西区观剧渗透率则超过50%(基数中含当地居民和游客),如果把外地游客考虑进来,上海的观演渗透率更低。


演出票房和政府补助是国内演艺业的主要收入来源。2018年,我国演艺业演出票房和政府补助收入分别为182.21和135.75亿元,占比35.44%和26.40%,同比增长3.03%和9.07%,政府对演艺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有所加强。



音乐类演出票房最高且增长最快,旅游演艺演出场次最多。2018年,音乐类演出票房总收入达54.19亿元,2014-2018年CAGR为10.3%,规模和增速在演艺业细分市场中最高,源于国内演唱会、音乐节持续升温,热门演出一票难求。演出场次方面,旅游演艺远高于其他类型,2018年达到6.31万场,因为旅游演艺多为驻场循环演出,一天可演多场。



上座率和平均票价大多有所提升,话剧最高。与2014年相比,除舞蹈类演出上座率和票价出现下滑,2018年其他细分市场上座率均上升超过20%,平均票价上升超过60元。2018年话剧类演出上座率85%,平均票价360元,在各细分市场中最高,源于观剧人次不断提升、优质原创和引进话剧数量增多。戏曲类演出上座率增长最快,儿童剧平均票价涨幅最大。


戏曲类演出上座率从2014年的42%增加至2018年的75%,德云社、青曲社等新相声品牌使得曲艺被更多年轻人接受。儿童剧类演出平均票价从2014年的100元提升至2018年的220元,2014-2018年CAGR为21.79%,主要源于引进剧目数量增加且票价较国产儿童剧高约40%,仅2018年引进的原版或授权儿童剧就超过100部,引进剧目演出场次同比增长300%。



演艺产业参与者包括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演出中介机构和演出票务。表演团体创造演艺作品,再由演出中介机构组织演出,租赁演出场地,通过票务平台销售演出门票,串联起整个演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演出收入在表演者和经营者之间分配。表演者中演出团体为表演创作方,演出公司则负责将表演商业化,通过买断或每场表演支付版税的方式获得版权,组织表演并委托票务平台销售门票。剧院等经营者向演出公司收取场地租金,部分剧院还会与演艺公司合作,减免部分或全部场租,然后和演出公司按约定比例对演出票房进行分成,甚至有些大型剧院如北京人艺能够自行组织演出,形成创作、售票和演出一体化的演艺集团。



商业模式多样化,形式创新不断。演艺业发展至今,已经形成各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国内如开心麻花的城市舞台剧、宋城演艺的旅游演艺模式,国外如百老汇和英国西区的演艺集群模式、法国狂人国乐园的演艺主题公园模式等。同时,形式上也不断创新,如沉浸式戏剧,演出场地上的创新如悬浮剧院、森林剧院和餐饮剧院等。



城市演艺形式以话剧和音乐剧为主。城市演艺的演出地点以城市剧院为主,观众主要为城市居民,演出形式以话剧和音乐剧居多。话剧市场中,开心麻花和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的作品占据国内主流;音乐剧市场中,引进或改编的外国剧目主导市场。



旅游演艺市场中,宋城演艺“千古情”系列产品占据半壁江山。根据美团门票大数据显示,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的旅游演艺消费金额前10名产品中,宋城演艺的“千古情”系列占4个;消费券量前10名产品中,“千古情”系列占5个。


演艺集群模式国内刚起步,密度和影响力不及百老汇。上海“演艺大世界”是目前国内密度最高的剧场群之一,在核心区域的1.5平方公里内有22个专业剧场。而美国百老汇地区核心区域剧院数高达41个,连上外百老汇则数量则有80个,影响力上更是在全球家喻户晓。


影视城、动物园也以各类演出为卖点。如横店影视城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在秦王宫、明清宫苑等5个景区向游客提供共19场演出。2018年,横店影视城全年游客接待量共计1608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10亿元。


长隆乐园主打马戏、海豚等动物类表演,其中广州长隆国际大马戏由来自全球300余名的马戏精英配合500多只珍奇动物进行表演,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的海豚剧场则由多条海豚与一众演员、训练员共同演绎一场动人的音乐剧。



国内音乐剧票房占比较低,但增长迅速。2018年中国音乐剧市场票房约4.28亿元,占演艺业总票房比例仅为2.35%,2014-2018年CAGR为28.49%。据Interpark数据显示,韩国2018年音乐剧市场票房收入约为30亿元人民币,占韩国现场演艺总票房比重约45%,远高于中国。在欧美市场,音乐剧票房占演艺业票房比例甚至超过80%。


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音乐剧市场将迎来爆发。韩国音乐剧市场正是在2001年后迅速成长,当年韩文版《歌剧魅影》风行全国,此后韩国音乐剧市场以每年20%的增速增长了十年。1983年日语版《猫》在东京上演,日本音乐剧开始产业化运作。2019年中国人均GDP超越1万美元,同时《深入人心》等节目也给音乐剧的发展增添了粉丝效应,预计国内音乐剧市场未来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观众趋于年轻化,女性观众比例提高。2018年现场观看演出观众中,超过50%为90后,约20%为95后。年轻观众最喜欢观看演唱会,其次为话剧、歌剧,40周岁以上人群倾向于观看舞蹈类演出。同时,2018年女性观众比例由2017年的61%提高到63%,男性观众最喜欢观看曲艺类演出,话剧、歌剧最受女性观众青睐。



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将成演艺业新战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是目前演艺业票房的主要来源,但随着开发程度的提升和竞争加剧,一线城市的市场日趋饱和。2018年,剧场演出票房收入增速排名前10的城市中,贵阳以同比增长204%位列第一,青岛以同比增长141%位列其次,二线城市市场潜力逐渐打开。



产业链整合,跨界突破,行业龙头寻求多点开花。演出公司、剧院和票务等领域的头部企业纷纷涉及演艺上下游,甚至外延至影视、金融等其它产业。如以演艺经纪业务为核心的聚橙网,旗下已拥有100家剧院的运营权,同时聚橙票务也是国内主流票务销售平台。开心麻花将优质的舞台剧改编为电影,像《西虹市首富》获得票房25.48亿元,位列内地影史第12位。


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促进演艺消费普及。直播的出现,使得观众能够观看演出者的表演,演出者也能够通过网络流量获取收益,也是演艺业新的营销方式,2019年网红舞台剧《杜甫》的片段《丽人行》在抖音平台上累计播放量超过10亿次,也使得《杜甫》的演出在线下受到剧院和观众追捧。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旅游

相关推荐

国内核电机组首创“吉尼斯”,海阳核电1号机组首次换料大修成功

经疫情防控“催化”,中国首个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智能化建设加速

两个量子比特间实现通信,硅芯片跨越4mm传输信息为量子硬件赋能

光伏平价上网临近,新一轮技术迭代是降本增效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债券迎来新规:企业债券发行注册制正式落地

DGX-2AI超算可用于寻找抗新冠病毒药物,筛选效率从2个月提升至2天

国内首个自动驾驶数据安全白皮书发布,2020将是ADAS量产重要一年

粤芯半导体二期成功签约65亿,粤港澳大湾区芯片产能将进一步扩张

清洁能源大省青海首次向海外出口单晶PERC组件,量产效率可达22.3%

我国人工遴选出一株非洲猪瘟疫苗,首次对病毒的致死性安全有效

行行查

行业研究数据库

移动端
从小众走向流行,集群化推动演艺产业爆发
2020-03-02




演艺行业形式多样,近年来规模稳步扩张。演艺行业是以演艺作品的创作、表演、销售及消费所构成的产业体系,演艺形式包括音乐、歌舞、戏剧、戏曲等各类型演出。2018年,国内演艺市场总规模达到514亿元,同比增长5.03%,剧场观众人次达到7129万,渗透率5.11%。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相比电影市场,演艺业潜力有待释放。电影与演艺的消费场景类似,2019年国内电影票房收入为643亿元,15-19年均复合增速为9.89%,远低于09-15年间的38.63%,电影业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2019年国内观影人次达17.3亿,人均观演次数1.24次,远高于演艺消费,随着演艺业的不断发展,其潜力也会逐渐被挖掘。



相比海外,国内观演的普及程度较低。上海在国内剧院数量和观众人数均保持领先,2017年剧场观众人次有236万,占城市常住人口的9.76%。而纽约百老汇18-19年度观剧渗透率达20%,伦敦西区观剧渗透率则超过50%(基数中含当地居民和游客),如果把外地游客考虑进来,上海的观演渗透率更低。


演出票房和政府补助是国内演艺业的主要收入来源。2018年,我国演艺业演出票房和政府补助收入分别为182.21和135.75亿元,占比35.44%和26.40%,同比增长3.03%和9.07%,政府对演艺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有所加强。



音乐类演出票房最高且增长最快,旅游演艺演出场次最多。2018年,音乐类演出票房总收入达54.19亿元,2014-2018年CAGR为10.3%,规模和增速在演艺业细分市场中最高,源于国内演唱会、音乐节持续升温,热门演出一票难求。演出场次方面,旅游演艺远高于其他类型,2018年达到6.31万场,因为旅游演艺多为驻场循环演出,一天可演多场。



上座率和平均票价大多有所提升,话剧最高。与2014年相比,除舞蹈类演出上座率和票价出现下滑,2018年其他细分市场上座率均上升超过20%,平均票价上升超过60元。2018年话剧类演出上座率85%,平均票价360元,在各细分市场中最高,源于观剧人次不断提升、优质原创和引进话剧数量增多。戏曲类演出上座率增长最快,儿童剧平均票价涨幅最大。


戏曲类演出上座率从2014年的42%增加至2018年的75%,德云社、青曲社等新相声品牌使得曲艺被更多年轻人接受。儿童剧类演出平均票价从2014年的100元提升至2018年的220元,2014-2018年CAGR为21.79%,主要源于引进剧目数量增加且票价较国产儿童剧高约40%,仅2018年引进的原版或授权儿童剧就超过100部,引进剧目演出场次同比增长300%。



演艺产业参与者包括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演出中介机构和演出票务。表演团体创造演艺作品,再由演出中介机构组织演出,租赁演出场地,通过票务平台销售演出门票,串联起整个演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演出收入在表演者和经营者之间分配。表演者中演出团体为表演创作方,演出公司则负责将表演商业化,通过买断或每场表演支付版税的方式获得版权,组织表演并委托票务平台销售门票。剧院等经营者向演出公司收取场地租金,部分剧院还会与演艺公司合作,减免部分或全部场租,然后和演出公司按约定比例对演出票房进行分成,甚至有些大型剧院如北京人艺能够自行组织演出,形成创作、售票和演出一体化的演艺集团。



商业模式多样化,形式创新不断。演艺业发展至今,已经形成各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国内如开心麻花的城市舞台剧、宋城演艺的旅游演艺模式,国外如百老汇和英国西区的演艺集群模式、法国狂人国乐园的演艺主题公园模式等。同时,形式上也不断创新,如沉浸式戏剧,演出场地上的创新如悬浮剧院、森林剧院和餐饮剧院等。



城市演艺形式以话剧和音乐剧为主。城市演艺的演出地点以城市剧院为主,观众主要为城市居民,演出形式以话剧和音乐剧居多。话剧市场中,开心麻花和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的作品占据国内主流;音乐剧市场中,引进或改编的外国剧目主导市场。



旅游演艺市场中,宋城演艺“千古情”系列产品占据半壁江山。根据美团门票大数据显示,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的旅游演艺消费金额前10名产品中,宋城演艺的“千古情”系列占4个;消费券量前10名产品中,“千古情”系列占5个。


演艺集群模式国内刚起步,密度和影响力不及百老汇。上海“演艺大世界”是目前国内密度最高的剧场群之一,在核心区域的1.5平方公里内有22个专业剧场。而美国百老汇地区核心区域剧院数高达41个,连上外百老汇则数量则有80个,影响力上更是在全球家喻户晓。


影视城、动物园也以各类演出为卖点。如横店影视城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在秦王宫、明清宫苑等5个景区向游客提供共19场演出。2018年,横店影视城全年游客接待量共计1608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10亿元。


长隆乐园主打马戏、海豚等动物类表演,其中广州长隆国际大马戏由来自全球300余名的马戏精英配合500多只珍奇动物进行表演,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的海豚剧场则由多条海豚与一众演员、训练员共同演绎一场动人的音乐剧。



国内音乐剧票房占比较低,但增长迅速。2018年中国音乐剧市场票房约4.28亿元,占演艺业总票房比例仅为2.35%,2014-2018年CAGR为28.49%。据Interpark数据显示,韩国2018年音乐剧市场票房收入约为30亿元人民币,占韩国现场演艺总票房比重约45%,远高于中国。在欧美市场,音乐剧票房占演艺业票房比例甚至超过80%。


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音乐剧市场将迎来爆发。韩国音乐剧市场正是在2001年后迅速成长,当年韩文版《歌剧魅影》风行全国,此后韩国音乐剧市场以每年20%的增速增长了十年。1983年日语版《猫》在东京上演,日本音乐剧开始产业化运作。2019年中国人均GDP超越1万美元,同时《深入人心》等节目也给音乐剧的发展增添了粉丝效应,预计国内音乐剧市场未来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观众趋于年轻化,女性观众比例提高。2018年现场观看演出观众中,超过50%为90后,约20%为95后。年轻观众最喜欢观看演唱会,其次为话剧、歌剧,40周岁以上人群倾向于观看舞蹈类演出。同时,2018年女性观众比例由2017年的61%提高到63%,男性观众最喜欢观看曲艺类演出,话剧、歌剧最受女性观众青睐。



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将成演艺业新战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是目前演艺业票房的主要来源,但随着开发程度的提升和竞争加剧,一线城市的市场日趋饱和。2018年,剧场演出票房收入增速排名前10的城市中,贵阳以同比增长204%位列第一,青岛以同比增长141%位列其次,二线城市市场潜力逐渐打开。



产业链整合,跨界突破,行业龙头寻求多点开花。演出公司、剧院和票务等领域的头部企业纷纷涉及演艺上下游,甚至外延至影视、金融等其它产业。如以演艺经纪业务为核心的聚橙网,旗下已拥有100家剧院的运营权,同时聚橙票务也是国内主流票务销售平台。开心麻花将优质的舞台剧改编为电影,像《西虹市首富》获得票房25.48亿元,位列内地影史第12位。


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促进演艺消费普及。直播的出现,使得观众能够观看演出者的表演,演出者也能够通过网络流量获取收益,也是演艺业新的营销方式,2019年网红舞台剧《杜甫》的片段《丽人行》在抖音平台上累计播放量超过10亿次,也使得《杜甫》的演出在线下受到剧院和观众追捧。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旅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