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颠覆?卫星互联网公测时间给出,或在6个月内进行

2020-04-27

快科技报道,423日马斯克旗下的Space X成功将第七批60颗星联(Starlink)卫星发射升空之后,SpaceX入轨卫星总数已达到422颗,而且马斯克的卫星互联网宽带也有了最新动态。日前,马斯克在其推特上发布消息表示,Starlink卫星宽带私下测试将会大约在3个月后进行,而美国宽带服务不佳的地区的消费者最早可能在8月份就能第一次尝试SpaceXStarlink卫星宽带服务。公测将会在大约6个月内进行,在私下测试之后进行。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卫星互联网是指在外太空铺设卫星网络,把互联网“搬”到太空上,地面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实现互联互通,类似于随身WiFi,真正做到无死角覆盖。




卫星互联网一般分布在地球低轨道,使用卫星天线将信号发送至卫星,同时天线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经过调制解调后经过地面设施传输到终端设备,使设备连接上互联网。若卫星互联网想实现信号的全面覆盖,需在地球低轨道部署成千上万的小卫星形成卫星星座。因现有卫星技术的低时延,高通量及低成本等特点,使得卫星互联网前景可观。低时延:传统卫星通信系统分布在地球上空约3.6万公里处的地球同步轨道。这些卫星向偏远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时,经常会出现约0.5s延时,这对视频通话等网络应用的使用有较大影响。低轨通信星座大都能够实现50ms以内的时延,与地面光纤网络相当,通过组网卫星在轨运行,基本实现覆盖全球的宽带互联网接入。高通量:高通量卫星的出现可让整星吞吐量达5Gbps,星座总容量超过2Tbps;由于可提供传统卫星20倍的吞吐量,大大降低每比特成本,能够经济、便利地实现各种新应用的同时能够和地面成本相媲美。组建完成后,可以实现网络无差别的全球覆盖,无论在海域还是无人岛或者飞机,都能接上互联网,和外界保持通信流畅。




作为地面通信网络的补充以提供无地域差别的卫星通信网络,为满足用户对网络的无地域需求,同时各种应用的开发人员无需适应不同网络的特性来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就意味着卫星互联网和地面网络的无缝兼容是一个重要的市场需求。相比于地面通信网络,卫星互联网设施受物理攻击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小,使其可提供更高性能及高可靠的卫星链路服务。因小卫星低成本开发的趋势,卫星互联网可用非常合理的成本提供大规模网络数据传输服务,是未来5G IoT/ M2M(物联网)市场的解决方案和新的机会。伴随着5G商用的逐步推进,未来云计算资源可能会在太空进行部署,较于地面将更加高效。卫星互联网无地域差异网络可实现地面通信网络无法覆盖区域的应用场景,可提供飞机、邮轮的上网服务,私人专属网络,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电子政务,及为岛国提供上网服务等。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互联网+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数字货币首个应用场景落地,将以交通补贴形式发放

长沙全面开放自动驾驶出租车试乘,达到L4等级实现全场景操作

我国首条自主稀土储氢合金生产线运转,较传统材料容量提高30%以上

射频巨头Skyworks停工断更,国产PA能否迎来替代契机?

全球首台乒乓球机器人亮相,助力“国球”领域如虎添翼

总投资10亿,我国又一成果填补芯片领域空白

区块链服务网络BSN正式进入全球商用阶段,催生多个创新应用

数据库迈入“自动驾驶”时代,阿里全新数据库产品DAS上线

多家工程机械企业陆续发布涨价通知,二手挖掘机市场复苏

低价国产HPV疫苗首批9.3万支获批,5月起六大省份、自治区预约接种

行行查

行业研究数据库

移动端
5G颠覆?卫星互联网公测时间给出,或在6个月内进行
2020-04-27

快科技报道,423日马斯克旗下的Space X成功将第七批60颗星联(Starlink)卫星发射升空之后,SpaceX入轨卫星总数已达到422颗,而且马斯克的卫星互联网宽带也有了最新动态。日前,马斯克在其推特上发布消息表示,Starlink卫星宽带私下测试将会大约在3个月后进行,而美国宽带服务不佳的地区的消费者最早可能在8月份就能第一次尝试SpaceXStarlink卫星宽带服务。公测将会在大约6个月内进行,在私下测试之后进行。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卫星互联网是指在外太空铺设卫星网络,把互联网“搬”到太空上,地面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实现互联互通,类似于随身WiFi,真正做到无死角覆盖。




卫星互联网一般分布在地球低轨道,使用卫星天线将信号发送至卫星,同时天线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经过调制解调后经过地面设施传输到终端设备,使设备连接上互联网。若卫星互联网想实现信号的全面覆盖,需在地球低轨道部署成千上万的小卫星形成卫星星座。因现有卫星技术的低时延,高通量及低成本等特点,使得卫星互联网前景可观。低时延:传统卫星通信系统分布在地球上空约3.6万公里处的地球同步轨道。这些卫星向偏远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时,经常会出现约0.5s延时,这对视频通话等网络应用的使用有较大影响。低轨通信星座大都能够实现50ms以内的时延,与地面光纤网络相当,通过组网卫星在轨运行,基本实现覆盖全球的宽带互联网接入。高通量:高通量卫星的出现可让整星吞吐量达5Gbps,星座总容量超过2Tbps;由于可提供传统卫星20倍的吞吐量,大大降低每比特成本,能够经济、便利地实现各种新应用的同时能够和地面成本相媲美。组建完成后,可以实现网络无差别的全球覆盖,无论在海域还是无人岛或者飞机,都能接上互联网,和外界保持通信流畅。




作为地面通信网络的补充以提供无地域差别的卫星通信网络,为满足用户对网络的无地域需求,同时各种应用的开发人员无需适应不同网络的特性来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就意味着卫星互联网和地面网络的无缝兼容是一个重要的市场需求。相比于地面通信网络,卫星互联网设施受物理攻击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小,使其可提供更高性能及高可靠的卫星链路服务。因小卫星低成本开发的趋势,卫星互联网可用非常合理的成本提供大规模网络数据传输服务,是未来5G IoT/ M2M(物联网)市场的解决方案和新的机会。伴随着5G商用的逐步推进,未来云计算资源可能会在太空进行部署,较于地面将更加高效。卫星互联网无地域差异网络可实现地面通信网络无法覆盖区域的应用场景,可提供飞机、邮轮的上网服务,私人专属网络,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电子政务,及为岛国提供上网服务等。




行行查,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手机访问“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

互联网+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